道始于情,情生于性
发布日期:2016-08-14浏览:5228
那么,如果人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蕃性,应怎么办呢?儒家坚信, 人的善性皆在人心中,是不能泯灭的,如果我们把心中的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这四种心都发挥出来,形成 了礼义仁智后,就由性变为了情。新出土的郭店竹简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命自天 降,性自命出。”这与“天命之谓性”意 思是一样的。
接下来讨论的“道始于情,情生于性”,就涉及到了情。人由天命到性、再到情,反过来说,人的情体现性,人的 性体现天命,这就是思孟学派的“性情 论”。性是“天命之谓性”,是人之本性 的善。它是一个具有先验和超越特性的最髙标准,是所有人共同具有的道德交 集,或者说是人必须到达的伦理顶峰。 而情是性的外在表现,是具有差异的个 体形态。你的仁和其他人的表现不同, 君子的仁和臣子的仁表现不同:《孝经》 中说孝分为五等,同样一个孝的概念,从君主到卿、到大夫、到士、到庶人,己的父母和对待他人的父母,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对待别人的孩子,根本不可能完全一致,这些都是情的体现。所以说,如果我们不能完 全符合天性来为人处世的话,我们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情的要求,求真心,求放心,去做符合仁义礼智信的事,这也可以说是符合了儒家的道。
接下来讨论的“道始于情,情生于性”,就涉及到了情。人由天命到性、再到情,反过来说,人的情体现性,人的 性体现天命,这就是思孟学派的“性情 论”。性是“天命之谓性”,是人之本性 的善。它是一个具有先验和超越特性的最髙标准,是所有人共同具有的道德交 集,或者说是人必须到达的伦理顶峰。 而情是性的外在表现,是具有差异的个 体形态。你的仁和其他人的表现不同, 君子的仁和臣子的仁表现不同:《孝经》 中说孝分为五等,同样一个孝的概念,从君主到卿、到大夫、到士、到庶人,己的父母和对待他人的父母,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对待别人的孩子,根本不可能完全一致,这些都是情的体现。所以说,如果我们不能完 全符合天性来为人处世的话,我们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情的要求,求真心,求放心,去做符合仁义礼智信的事,这也可以说是符合了儒家的道。